小學一年級孩子跟不上課可采取的辦法:1、養成孩子預習的良好習慣,要學會問“為什么”;2、培養孩子認真聽講的習慣,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;3、引導孩子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,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;4、不要打罵責備孩子,培養孩子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。
小學一年級孩子跟不上課怎么辦
1、讓孩子在預習中多問“為什么”
預習的目的是讓孩子提前熟悉書本內容,以便讓孩子在聽課時不會感到陌生。在孩子預習過程中,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對于新的知識,遇到不會的知識點可以先在本子上打個問號。這個過程中,讓孩子自己多思考、多問“為什么”,這樣孩子有了求知欲和延遲滿足,他們在上課時才會認真聽講、積極提問,同時也會將知識點記的更牢固。
2、培養孩子認真聽講的習慣
有的孩子即使預習了也仍然成績很差,很大原因就是因為聽講的習慣差。要么上課愛和同學講話,要么上課愛搞東西,要么上課看課外書,要么上課老愛走神……所以培養孩子的聽課習慣很重要,這其實就是一種注意力的問題,只有孩子在上課的注意力集中了,才能高效率的聽課。
3、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
學習興趣來源于老師鼓勵和表揚,老師表揚來源于課堂表現和成績,學習成績來源于學習方法和習慣,學習習慣來源于學習方式和方法。所以家長應該引導孩子形成正確的學習方式和方法,進而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,這樣才會有良好的課堂表現和優異的學習成績,才能贏得老師的鼓勵和表揚,孩子才會對學習感興趣。
家長要讓孩子體驗到進步的愉悅感。孩子剛上小學,家長應及時肯定孩子所取得的一點一滴的成績,并給予一定的獎勵,讓孩子從自己的進步中體驗到愉悅感。
4、不要責備孩子
方法和習慣,孩子都可以慢慢培養和學習,但是孩子的心理狀況卻是家長不能忽視的。我們常常能看到很多家長,看到孩子學習成績不好,題目不會做,就非打即罵。此時如果老師反映的情況也不樂觀,更是火上澆油。顯然打罵孩子,不是最佳的處理方式。因此,作為家長也要擺正好心態,根據孩子的性格特點,多一些耐心,讓我們的孩子更加自信、陽光,擁有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。